
一、成果来源
本规程是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2016 年度粮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中《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的计划标准。
储粮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编号:201313004)
二、主要技术内容和对行业的意义
1、主要技术内容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储备大米基本要求、日常管理与技术控制、应急储备品质控制要求、应急储备有害生物控制要求和出仓技术要求等内容。其中附录A 为储粮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检测方法,附录B 为包装大米出仓缓苏工艺流程说明。
2、对行业的意义
本规程规范应急储备大米储藏管理工作,推进我国粮食行业储粮技术革新,促进我国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发展。
三、成果技术指标及先进性
本规程属首次制定。本规程的相关指标参数过大量中试和实仓测试所得,明确相关专业术语和技术方法要求,提出包装大米出仓缓苏工艺。
四、技术成熟度
本规程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在本行业内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中。
五、应用情况
本规程主要解决成品粮应急储备防护技术模式不明确,无法为我国成品粮应急体系政策制定和技术选择提供依据;应急防护技术控制指标不明确,无法确定科学合理的轮换周期,易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品质劣变等问题,已在北京、湖南、上海以及深圳地区开展实施。
六、成果转换造价与投资预算
本规程属于公益项目相关成果,向社会免费公开。
七、成果应用案例
已在深圳粮食集团建立的保质保鲜示范平台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示范平台根据本规程建议采用传统硬托盘直接码垛的方式存放成品大米,利用谷物冷却机结合工业除湿机的方式将仓内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作为储粮环境。且平台搭建以来,仓内大米未发现储粮害虫和霉菌滋生,所抽样品色泽气味正常,无霉变迹象。此外,在储存期不需使用化学药剂,避免了储粮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达到了绿色科学储粮的效果。同时,相比较传统的六面密闭储粮方式,控温控湿方式也减少了前期盖膜的制作,大大节约了应用单位人力成本和物料消耗,间接提高了应用单位的经济效益。
该平台储粮技术方式是传统储粮方式向绿色生态型储粮方式的转变。平台的建立改善了应用单位原有的成品粮储藏环境、降低了储藏成本、提高了成品粮粮情监测手段。
通过对该平台的试用,应用单位粮食储藏技术得到升级,储藏技术更加绿色化、科学化,储粮过程中实现了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储粮目标。
八、成果合作方式
本规程可与实际储藏要求相结合,应用于应急储备成品粮储藏方向。
九、联系方式
成果完成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成果生产单位:
联系人:赵会义
联系电话:1355292822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附件 |